微信小程序制作
  • 什么是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区别在哪呢?

    什么是系统软件?系统软件与应用...2020-07-31

    系统软件是指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和程序。系统文件包括功能库,系统服务,打印机和其他硬件的驱动程序,系统首选项以及其他配置文件。系统软件的一部分程序包括汇编器,编译器,文件管理工具,系统实用程序和调试器。安装操作系统时,系统软件已安装在计算机上。您可以通过运行诸如Windows的“ Windows Update”或Mac OS X的“软件更新”之类的程序来更新软件。但是,与应用程序不同,系统软件并非旨在由最终用户运行。例如,虽然您可能每天都在使用Web浏览器,但对于汇编程序来说可能用处不大(当然,除非您是计算机程序员)。由于系统软件在计算机的最基本级别运行,因此称为“低级”软件。它生成用户界面,并允许操作系统与硬件进行交互。幸运的是,您不必担心系统软件在做什么,因为它仅在后台运行。认为您还是在“高级”工作,真是太好了。

    应用软件充当最终用户和系统软件之间的中介。也称为应用程序包。此类软件是使用高级语言( 如C,Java,VB )编写的。网络等。它是特定于用户的,旨在满足用户的要求。您也可以在单个系统软件上安装多个应用程序软件。您可以将此类软件存储在CD,DVD,闪存衍生产品或钥匙串存储设备上。示例: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
    关键区别:
    系统软件旨在管理系统资源,例如内存和流程管理,安全性等,而应用软件旨在满足用户执行特定任务的需求。
    系统软件是通用软件,而应用软件是专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用机器或汇编语言等低级语言编写的,而应用软件是用于编写应用程序软件的高级语言。
    系统软件能够独立运行,而应用软件不能独立运行。
    系统软件在系统开机时开始运行,并一直运行到系统关机为止。在用户开始时,应用程序软件启动;当用户停止时,系统软件终止。
    系统软件独立于应用程序软件,而应用程序软件需要系统软件才能运行。
    系统软件类型
    以下是重要的系统软件类型: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可帮助您有效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组件。
    编程语言翻译器:-将开发人员以编程语言编写的指令转换为计算机系统可以解释,编译和执行的形式。
    通讯软件:-通讯软件使我们能够将数据和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系统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
    实用程序: -实用程序是一组程序,可帮助用户进行系统维护任务和执行常规任务。
    应用软件类型
    这里是一些重要的应用软件类型
    文字处理软件:-它利用计算机来创建,修改,查看,存储,检索和打印文档。
    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数字数据分析工具,可让您创建计算机分类帐。
    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是根据用户需求存储和检索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图形软件:-它允许计算机系统创建,编辑,绘图,图形等。
    教育软件:-教育软件允许将计算机用作学习和教学工具。
    娱乐软件:-这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允许将计算机用作娱乐工具。
    应用软件的功能
    应用软件的重要功能:
    行更专业的任务,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邮件,照片编辑等。
    它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因为它更大
    易于设计,用户更具交互性
    通常以高级语言编写
    系统软件功能
    系统软件的重要功能是:
    系统软件离系统更近
    通常用低级语言编写
    系统软件难以设计和理解
    速度快
    互动性较差
    尺寸更小
    难以操纵
    系统软件与应用程序软件这是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软件之间的主要区别:
    系统软件 应用程序软件
    它们旨在管理系统资源,例如内存和进程管理,安全性等。 它们旨在满足用户执行特定任务的要求。
    它以机器或汇编语言等低级语言编写。 使用高级语言编写应用程序软件。
    系统软件在系统打开电源时开始运行,并一直运行到系统关闭电源为止。 应用软件在用户开始时启动,在用户停止时结束。
    系统软件是通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专用软件。
    它分为包装程序或定制程序。 它分为分时共享,资源共享,客户端服务器。
    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上。 根据用户要求安装。
    能够独立运行。 不能独立运行。
    用户永远不会与系统软件交互,因为它在后台运行。 用户在使用特定应用程序时与应用程序软件进行交互。
    系统软件独立于应用程序软件 应用程序软件需要系统软件才能运行。
    系统软件对于系统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应用软件对于系统的功能并不是非常重要。

  • 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开发制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开发制作中的...2020-07-31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了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
    典型的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渐增模型/演化/迭代(incremental model)、原型模型(prototype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
      遗憾的是,许多产品都是使用“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对编写几百行的小程序来说还不错,但这种方法对任何规模的开发来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主要问题在于:
      1) 缺少规划和设计环节,软件的结构随着不断的修改越来越糟,导致无法继续修改;
      2) 忽略需求环节,给软件开发带来很大的风险;
      3) 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任何文档,软件的维护十分困难。
      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在瀑布模型中,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实施完成所需的工作内容。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该结果作为下一项活动的输入,继续进行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修改。
      瀑布模型强调文档的作用,并要求每个阶段都要仔细验证。但是,这种模型的线性过程太理想化,已不再适合现代的软件开发模式,几乎被业界抛弃,其主要问题在于:
      1) 各个阶段的划分完全固定,阶段之间产生大量的文档,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2) 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用户只有等到整个过程的末期才能见到开发成果,从而增加了开发的风险;
      3) 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开发后期的测试阶段才能发现,进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线性”是人们最容易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的思想方法。当人们碰到一个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分解或转化为一系列简单的线性问题,然后逐个解决。一个软件系统的整体可能是复杂的,而单个子程序总是简单的,可以用线性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干活就太累了。线性是一种简洁,简洁就是美。当我们领会了线性的精神,就不要再呆板地套用线性模型的外表,而应该用活它。例如增量模型实质就是分段的线性模型,螺旋模型则是接连的弯曲了的线性模型,在其它模型中也能够找到线性模型的影子。
      3、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
      快速原型模型的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客户或未来的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或客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第二步则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客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显然,快速原型方法可以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
      快速原型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快速地建造出软件原型,一旦确定了客户的真正需求,所建造的原型将被丢弃。因此,原型系统的内部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迅速建立原型,随之迅速修改原型,以反映客户的需求。
      4、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
      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件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块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
      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件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件,从而降低开发风险。但是,增量模型也存在以下缺陷:
      1) 由于各个构件是逐渐并入已有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所以加入构件必须不破坏已构造好的系统部分,这需要软件具备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2) 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增量模型的灵活性可以使其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大大优于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但也很容易退化为边做边改模型,从而是软件过程的控制失去整体性。
      在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实现基本需求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经过评价形成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它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和一些新功能的发布。这个过程在每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
      例如,使用增量模型开发字处理软件。可以考虑,第一个增量发布基本的文件管理、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二个增量发布更加完善的编辑和文档生成功能,第三个增量实现拼写和文法检查功能,第四个增量完成高级的页面布局功能。
      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
      1988年,巴利·玻姆Barry Boehm正式发表了软件系统开发的“螺旋模型”,它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特别适合于大型复杂的系统。
      螺旋模型沿着螺线进行若干次迭代,图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以下活动: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但是,螺旋模型也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具体如下: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并做出相关反应是不容易的,因此,这种模型往往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毫无意义,因此,螺旋模型只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
      3)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一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该阶段的目标,完成这些目标的选择方案及其约束条件,然后从风险角度分析方案的开发策略,努力排除各种潜在的风险,有时需要通过建造原型来完成。如果某些风险不能排除,该方案立即终止,否则启动下一个开发步骤。最后,评价该阶段的结果,并设计下一个阶段。
      6、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
      主要针对事先不能完整定义需求的软件开发。用户可以给出待开发系统的核心需求,并且当看到核心需求实现后,能够有效地提出反馈,以支持系统的最终设计和实现。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需求,首先开发核心系统。当该核心系统投入运行后,用户试用之,完成他们的工作,并提出精化系统、增强系统能力的需求。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施开发的迭代过程。第一迭代过程均由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集成等阶段组成,为整个系统增加一个可定义的、可管理的子集。
      在开发模式上采取分批循环开发的办法,每循环开发一部分的功能,它们成为这个产品的原型的新增功能。于是,设计就不断地演化出新的系统。 实际上,这个模型可看作是重复执行的多个“瀑布模型”。
      “演化模型”要求开发人员有能力把项目的产品需求分解为不同组,以便分批循环开发。这种分组并不是绝对随意性的,而是要根据功能的重要性及对总体设计的基础结构的影响而作出判断。有经验指出,每个开发循环以六周到八周为适当的长度。
      7、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 (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模型))
      喷泉模型与传统的结构化生存期比较,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生存期的各个阶段可以相互重叠和多次反复,而且在项目的整个生存期中还可以嵌入子生存期。就像水喷上去又可以落下来,可以落在中间,也可以落在最底部。
      8、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
      智能模型拥有一组工具(如数据查询、报表生成、数据处理、屏幕定义、代码生成、高层图形功能及电子表格等),每个工具都能使开发人员在高层次上定义软件的某些特性,并把开发人员定义的这些软件自动地生成为源代码。这种方法需要四代语言(4GL)的支持。4GL不同于三代语言,其主要特征是用户界面极端友好,即使没有受过训练的非专业程序员,也能用它编写程序;它是一种声明式、交互式和非过程性编程语言。4GL还具有高效的程序代码、智能缺省假设、完备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生成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4GL(如Foxpro等)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上述特征。但4GL目前主要限于事务信息系统的中、小型应用程序的开发。
      9、混合模型(hybrid model)
      过程开发模型又叫混合模型(hybrid model),或元模型(meta-model),把几种不同模型组合成一种混合模型,它允许一个项目能沿着最有效的路径发展,这就是过程开发模型(或混合模型)。实际上,一些软件开发单位都是使用几种不同的开发方法组成他们自己的混合模型。
  • 软件开发制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动向

    软件开发制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2020-07-31

    在今天的软件业界,它基本上是一切的基础。比如设计模式,领域建模,甚至对框架的学习与研究和数据库,一切都宣称是面向对象的。要搞清楚它们是否真是面向对象的,就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面向对象。因为这个词被滥用得太厉害了。我读过的有很多一看就知道是大家所著的谌称专业级的文章一样在上面犯下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奇怪。因为,一旦来到哲学的层面,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不犯错误的才是不正常)。实现一个系统很容易,难的是实现一个好系统。任何程序员都懂得怎么实现一个系统,但系统到底怎么样就要看各人的功底了。
    要讨论面向对象,我想先从哲学入手会好一点。哲学史上有一种思想叫解构主义。而面向对象其实就是对面向过程思想的解构。解构很困难,因为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的方法。比如,要一个人从唯物论转向唯心论很困难,反之同样。原因就在于哲学所涉及的都是非常深层的概念,而这些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长年累月积累形成的东西,要改变它们当然不容易。从解构主义的角度理解,就是要在人脑中重新构建整个软件概念系统,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中,系统不再为功能存在,系充单元也不再只具有功能性,而是具有独立个体特征与生存权的单元。系统在整体上再也不只是个功能复合体,而是由一个个具有生动个体特征的对象组成。系统能力的提供不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而是由系统中的对象间接提供的。也就是说,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用对象的开发取代了直接的功能开发。功能不再是设计时的首要考量,只是系统恰好具有的一种能力。系统在本质上或至少在设计思路上,跟功能是没有关系的。这有点象中央集权的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中央集权的政体是具有高度目标一致性的政体,民主政体则完全颠覆了这种逻辑:个体不再为整体存在;国家也不再有由功能或职能单位组成,而是由鲜活的个体组成。国家存在是因为个体存在。个体优先于国家,这是民主政体的逻辑。这种逻辑比起高度目标化的中央集权政体更符合实际的现实情况,因为它承认个体(which is existing)的存在。承认存在物的存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更稳定。因为不管国这怎么变,个体作为一个概念是不变的。变化的只不过是游戏规则而已。但是这样的规则在目标化的系统中只能通过硬编码的方式实现,因为目标化系统不存在主语,这样的形式系统表达能力其实非常有限。它只能通过对谓语的约束实现一种扭曲的,难以理解的逻辑。这一方面造成艰难的可理解性,另一方面因为低可理解性变成错误的源泉。因为它是一种要么以设计者要么以少数几个随意假想的无形式主语(只存在于设计者的大脑中)为主语的系统,不是一种更直接更容易理解与接受的领域模型。也就是说,因为主语的缺乏,这样的系统实际上最好都变成了一种双逻辑系统:用户逻辑与开发者逻辑。两种逻辑同时存在的结果是,需要有人不断地在实现翻译或者说概念映射操作。这也是面向过程的系统可维护性更差的原因:翻译官一走,就没有人看得懂系统了。
    理解这一点也不是很容易,因为它涉及到形式系统理论甚至程序语义学:计算机程序只是一种形式系统,对它的理解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义赋值的过程。当一个形式系统在结构即语法上更加通俗化时,它的可理解性更好。相反,如果它使用了一些很难理解的结构,那么显然理解群体就要小得多,甚至可能一个也没有。但是过程化系统极大地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一些个性化的形式,因为它是目标导向的系统,实现方式就无所谓了。一个过程系统设计者可以使用任何他喜欢的逻辑划分方式,只要他能够完成即定的任务:可理解性就是在从这里开始丢失的。在形式系统中鼓励个性化显然是个极大的错误。但是面向对象系统因为强调面向领域建模一下子将程序员的飞马行空式的想象缩窄到非常小的一个范围:目标领域,而提供了极大的可理解性。因为领域模型本来就是领域内人士用来沟通的“行语”,它本来就是一种沟通界面。它的形式系统的理解人群数量显然比个性化形式系统的理解人群大得多。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系统最大的不同是:面向过程的系统由过程组成,而面向对象的系统由对象组成。过程的逻辑是输入输出,是严格定义的系统模块。模块间则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进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无论采用多么抽象的设计与编程技术,耦合都不可能得到彻底的去除。原因是在这种模式中,耦合存在于编程或设计的范式本身。要想去掉耦合,就必须连范式一起去掉。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软件开发中,只要采用了面向过程的技术系统就必然是一个紧耦合的系统。这样的结果,其本身是由面向过程系统的功利性决定的。而面向对象的系统正是通过从根本上推翻了软件的功利性从而建立了一种低耦合的模型。正如民主国家从根本上将个人利益摆在国家利益的前面一样,它是一种根本上的思维转变:与集权制相比,民主制通过放弃短期的国家利益而使得国家的真正组成部分---民众可以从中长期受益。而民众就是国家,民众受益了自然也就是国家受益了。然后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国家”利益。与此类似,面向对象则是通过从根本上修改了对“软件”的定义来达到重新定义软件的目的的:软件不是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构建的实体,它跟目标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用来指代一大堆对象也即主体的名词而已。存在的不是软件本身,而是对象。正如民主思想中的“国家即人民”的构建思想一样,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范式中,软件即对象。软件存在是因为对象存在。而“对象存在”则是这个逻辑的终点:对象存在是因为对象存在。面向对象并没有任何最终的构建理论,因为它没有目标。一个最终构建出来的系统它要么不能工作,要么能工作。如果不能工作则持续改进,直到其可以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听起来怎么很象我们平常的工作模式。的确,我们平常的工作正是这样的。对于研发工作,我有个理论那就是我们所对付的就是未知。因为如果其已经是已知的,为什么还会需要这么多的程序员呢。程序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对付未知上面了。而对付未知,唯一的办法其实就是时间。事实上,人+时间,本身也是软件业用来衡量开发成本的一种度量。所以说这样的工作模式虽然听起来好象很平常,但实际上它却是人类工作模式在计算机中的一种映射。这说明,使用这种模式,在某个程度上,电脑其实已经开始以人的模式进行工作。,,
    的确,听上去很平常的东西往往并不平常。
    而相对于面向对象,一个面向过程的系统也许能从一开始就能对系统进行精确的定义与分解,但越准确的系统其应变能力越差。也就是说,其可进化性越差。。。这样的结果在西方哲学可能很难解释,但是在东方哲学中却早就解决了(老子: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所以对我们没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
    面向对象因为不对系统作功能划分,所以自然就没有了在面向过程范式中引起了高耦合性的接口的概念。或者说,至少,接口在这里不再是一级成员。这样的分析结果是又一个让我吃惊的地方,因为很多面向对象的文章都认为OO是面向接口的。这难免引起新的冲突:必须解决掉面向对象与面向接口的统一性问题。因为系统中显然将同时存在对象与接口,如果不能在理论上将两者统一,那么系统当然是存在问题的。。。这里暂时坚持接口是二级成员的观点。
    接上。既然没有了接口,也就没有了输入输出(出现在一级成员中)。而在一个没有输入输出的系统中,自然也就没有了解耦的问题(与此恰好相反,面向对象最大的问题非但不是解耦,而是正好相反的。即如何把那些原本就是分开设计的对象给“耦合”起来?)。因为对象们在设计时就不是在假想它们将一起工作的基础上设计的。
    这就是面向对象最“伟大”的地方。
    它在解决一个问题(即解耦)的同时创造了恰好相反的另外一个问题。或者说,它通过创造一个与原来问题正好相反的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通过创造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难道不是人类智慧的最佳体现吗?
    只有一个对象的系统一定不是面向对象的系统。比如,一支军队,一个公司,这些都是面向过程的系统:系统中的任何或每一个部分,都只为了一个目的而生。因为这些系统它们本来就只有一个目标。面向过程的系统是面向目标的系统。实际上,面向对象在初期也有少少的面向目标的特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介绍面向对象的文章读完没有任何感觉的原因:它们并没有把面向对象当成一种软件开发模式的根本改变来论述。它们只是把面向对象作为另一种实现软件目标的系统。
    我认为事实并不是那样。因为我把面向对象当成一种多主体系统。既然是面向对象,那么肯定是以对象的思维进行建模。这么做的一个肯定结果是,系统将存在多个对象。而对象即主体。所以面向对象其实就是多主体系统。
    什么是多主体系统?主体的意思是,它独立于任何其它事物。它并不附属于任何事物。其实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主体,个体,都只是人类概念,它们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思维或语言的意义本来就只在于它是我们的一种工具。思维力与行动力一样,只是人类的工具。
    既然它是工具,那么我就应该使用它。我并不同意工具或实用主义哲学,但在现在的语境下,我只能把它当成工具来使用一次。
    多主体意味着思维上的根本改变。这个改变就是,当在考虑如何构建一个系统时并不以构建一个系统为目标。或者说,有些任务本身就是没有目标的系统(比如,我只是想看看这么做以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我的目标就是这个程序本身份---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以自身为目标,所以可以被视为没有目标),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存在诸多主体的系统。这里的主体,有两层含义:
    1,面向过程的系统实际上是没有主体的。也就是说,当在构建一个面向过程的系统时,构建者即是主语。系统所做的任何事情是谓语。系统本身并不完整。因为其缺乏主语。系统所完成的任何工作,只能被视为由构建者完成的。因为在这样的系统中,系统的全部工作其目标就是为了完成设计者的目标。根据系统所处的位置,规划者从构建过程的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系统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系统中,系统为构建者工作。因为系统中不存在任何主语。这样的系统在完工以后,一旦存在任何改变,都会要求对系统的更改。因为系统没有主语,自适应等等所有的工作都无法,至少在正常的语义上,无法完成。相反,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因为已经将主语从系统设计者的脑中移到系统中,系统显然一方面在逻辑上更完备(因为所有系统设计者脑中存在的概念已经被原封不动地转移或被实现到系统中),另一方面则因为主语的存在将具有更强的环境或变化适应力(因为原来的无主语系统其工作模式是:如果改变发生,那么我将改变某个模块。所以这个设计是良好的!?但是有主语系统的工作模式是:主谓系统本身将解决大部分的应变与鲁棒性问题(因为主谓系统是一种更完备的逻辑形式------证据就是人类本身的应变能力));

    2,称其为主体,是因为其并不为其它对象存在。它甚至并不为系统而存在。它存在于系统中,是因为它存在于客观世界中(由此也可见,面向对象设计的根据是模拟客观世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也即在设计以前,我并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我也没有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的任何想法或前提。我使用它,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类似的东西解决了问题------这个跟神经网络的工作逻辑其实差不多:神经网络并不知道问题到底是怎么解决的,也就是说,它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理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很容易看出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面向过程的步骤化,其实就是一种逻辑化方案:它将问题划分成多个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当所有子问题都解决以后,(总)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化思路------但现实世界并不总是逻辑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很多逻辑束手无策的领域,如音乐、美术。在构建这样的系统时,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主体建模。不过这样的结论并不影响将面向对象应用到可以或已经逻辑化的领域,因为前面讲过,面向对象只是一种方案。所以在遇到可以同时使用逻辑化与非逻辑化处理两种方案时但非逻辑化方案显然优于逻辑化方案时,显然它应该被优先采用)。它具有独立的存在权。也就是说,在真正的面向对象设计阶段,考虑的并不是如何完成任务,而是主体"是"什么。因为面向对象的系统并不是目标导向的系统。它是面向主体建模的系统。它的目标永远都只有一个:形式化真实的物理世界。并且这里还要注意的是,被形式化的对象只能是物理对象。因为前文讨论过,人类思维中的概念有很多种,对象只能概括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其它概念如幸福,科学,或痛苦等等,这些跟对象都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对象对于描述真实的物理对象本身即唯物主义中的真正的思维对象却是足够的。因为所有的物理对象都是对象。事实上,object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重的唯物主义味道。它的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依赖于对外部世界其客观性的承认或者说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
    面向对象从面向主体建模中得到的最大好处是:真实世界的主体,它拥有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几乎等同于设计师或程序员本身的应变能力。比如,如果需求的确发生变更,那么设计师将会对程序进行修改。
    不面向目标的另一个好处是, 系统变成一个更稳定的松耦合系统. 这一点也可以从军队或公司系统的结构看出来. 所有军队或公司都是紧耦合系统.  因为在公司或军队的内部, 所有职能单位的存在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 而面向对象则因为逻辑不同所以产生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效果: 对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对象它存在. 对象不因为任何别的事物而存在. 至于目标是怎么完成的, 它并不知道. 这个答案必须从真实世界中去寻找. 系统本身不回答这样的问题, 也不研究这样的问题. 系统本身只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照搬现实世界的案例. 照搬现实当然不可能总是最好的方案, 但它却是一个最灵活的方案. 也更(完整地. 因为面向过程显然也不是什么其它生物的思维模式. 它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模式. 只不过这种方式相对面向对象, 所能承载的东西更少而已0000-0--比如, 它没有主语?)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  使用面向过程的思路可能构建出非常好的方案, 但是这样的方案不管是对当前目标的耦合性还是自身内部的耦合性也非常高. 这是造成软件进化困难的根本原因. 因为软件进化与自然进化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都是一种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性需要经历长期的优胜劣汰得到, 如果软件开发者一直陷在解耦的泥潭中不得解放, 如何能把心思放到对软件进化的研究中来呢?
    在面向过程的系统中, 每一个过程都只不过是系统的一个螺丝钉. 也就是说, 面向过程系统中的组成单元除了职能性, 不具有任何其它属性. 但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 其组成单元对象因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所以可以拥有任何属性. 也正是这些属性构成了对象的独立性.
    说面向对象的系统是自顶向下的或自底向上的都不对,因为面向对象的系统不是一个面向目标的功能分解系统。它是一个主体系统。它不是通过直接考虑职能来实现系统的。它的思路是,在更高的层次即主语层次而不是主语的职能属性上来考虑问题。它所考虑的唯一对象就是“对象”。而在一个对象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物,其本身并不存在相互的附属性。所谓的相互附属或依赖性,都不在对象的讨论范围内。因为Object意味着客观物理存在,而相互附属或依赖性这些东西都不是objective的,它们全是subjective即主观的概念。面向对象其实本身意味最大的就是从主观向客观的转移。也就是说在使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构建系统时,并不考虑对这个系统的评价或任何其它主观因素如职能,因为它们都是主观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客观思维,即一种描述性思维,其思维重点是对象本身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不是对象好不好。这是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最大区别:面向过程是在一种主观思维环境下进行的,而面向对象则是在一种完全客观的思维环境下进行的。在这种思维环境下,我并不评价我所构建单元的优劣,我所做的一切即描述系统的描述对象。一旦我完成了描述整个系统,我也就完成了系统的构建。
    所以可以说,在使用面向对象的思维进行系统分析或设计时,相比于面向过程的功利性构建它更象一个艺术思维与创作过程。艺术当然也可以功利(就如其实面向对象的最终目的当然也是功利的),但其过程却是不功利的。而且也只有通过一个不功利的过程才可能创作出真正好的艺术。这就是为什么艺术总是强调原创的原因,因为只有原创者,才能进行真正的非功利创作。原因是,只有原创者才能或最完整地描述自己的描述对象,或者说,甚至是“知道”自己的描述对象。这也是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分析工作要求对领域的深入分析的原因(相反地,面向过程则不需要这么做------面向过程的思路是,别跟我说你们是怎么工作的,请告诉我你想让系统完成什么------这也是传统的需求分析为什么喜欢追根问底的原因,,这种分析模式往往在需求分析阶段把客户逼向绝境,然后在产品验收阶段又被客户逼向绝境。这样当然不好)而面向过程的分析可以在完全不了解领域对象的情况下完成的原因:面向过程的关注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功能”。功能是一个外部概念,所以面向过程设计出来的东西全部都是内外高度耦合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怎么可能拥有应变的能力?它也许可以在构建期缩减不少的企业成本(这可能就是它流行的原因------快速实现或实施显然意味着更低的开发期成本),但却几乎不具有任何应变或进化能力。这有点象请求-线程的多任务处理模型,它们都因为太僵硬所以失去了弹性。在系统设计中进行内外分离很重要---首先,它带来了设计上的自由性这给了系统很大的可“能”性。其实面向接口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在编码设计工作中的一种应用。因为这种思想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应用,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其次它更安全,并且在系统发生变更时带给系统原有元素更好的可复用性---内部元素不直接对应外部元素的一个好处是,它不需要随外部元素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它从设计一开始就并不依赖于外部元素而存在。
    注: 本文所指对象, 非数据对象, 也非职能对象, 指的是作为系统组成单元的对象. 它在概念上其实有点象"人". 比如, 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必须首先是自由的, 然后才可能是人. 一个对象也必须首先是自由且独立的,  然后才可能是一个对象.  不自由的不是对象, 附庸品不是对象(它是属性或者, 过程(在面向过程的开发模式中)), 只有在真正具有了独立存在的能力以后, 它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对象. 实际上生活中的对象正是如此, 比如一块石头, 它就是独立的,一滴水也是独立的。
    我讨论面向对象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当前的设计任务,一是长期的软件进化。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将论域按时间进行划分的逻辑方法:即按现在的系统特性和以后的系统特性来进行划分。我以客观的眼光或方法来构建系的结果并不影响我以主观的眼光对它进行评判。那么,我现在就要进行我的评判。
    通常,系统的当前特性包括可理解性,性能,正确性,环境友好性,用户友好性(这两者好象已经属于政治问题了,,但是,难道政治真的不重要吗),健壮性等等。系统的未来特性则包括可扩展性,灵活性,可伸缩性,可进化性。
    面向对象对正确性,环境友好性,健壮性好象没什么太大的帮助(这可能就是它为什么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流行过的原因---至少在国内,我观察的结果是这样的---因为国内的软件构建水平就只在当前特性,甚至很多连当前特性也不考虑),它的主要帮助集中在未来特性。因为面向过程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短时正确性或健壮性。事实上,一个经过良好设计与测试的过程系统一样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健壮性。但是可理解性在过程系统中永远是个问题。因为它没有主语。理解这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大脑周期,因为它没有主语所以理解者必须在大脑中建立“假设”的主语,然后才能对它进行逻辑思考。也就是说,这样的系统在逻辑上是不完整的,在逻辑上是一个没有完成的系统。这种不完全的形式化表达,不适合于应用开发。当它处于系统底层时,也许反而工作得更好,但一旦进入真正的逻辑环境,它的缺点便暴露无遗。这可能正是面向对象的兴起时间跟软件商用的大量兴起时间很相近的原因。因为逻辑完整性是应用层的问题而不是系统层的问题。系统层因为高度的复用它考虑更多的当然不是其可理解性,而是应用支撑的能力。
  • 面向主题的软件开发制作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呢

    面向主题的软件开发制作究竟是一...2020-07-31

    面向对象是当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主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新方法。这种方法建立的基础是面向对象的三个特性:即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其中心思想是:选择和构造应用领域问题的主题,用主题为主体构成系统的主体框架,并由系统的主题和主体框架构成系统的体系结构。由此构成软件系统,在系统后期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当系统的需求发生改变时,系统的体系结构能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内聚性强、代码重复利用率高、可维护性好和易实现等系统目标。论文中,不但有系统的基础与理论阐述,还列举了多个用此方法开发的工程实际范例。 第一章作为绪论,从软件工程观点出发,阐述了工程应用软件开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简单地描述了软件工程、数据结构、软件开发技术、计算机语言基础、工程背景知识等与软件开发的关系。 在第二章中,作者从全新角度描述了面向对象三个特性的深刻内涵和它们与对象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面向对象技术的理论体系是由它三个特性所构成的观点;论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系统的需求分析过程;简述了C++语言对三个特性实现的语法思想;总结出面向对象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所体现的优越性。 第三章作为本论文的理论部分,提出了基于主题与主体框架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但适应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同时可以作为面向对象开发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突出开发系统的主题与主体框架,并把它作为系统开发的核心工作。主题代表了系统问题家族的广泛意义和高度抽象,而主体框架反映了问题家族对象的体系结构,在主体框架内能够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实现对对象实例的数据管理与组织等行为。主题与主体框架体现了极好的稳定性能,用这种技术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软件体积小、开发周期短、可维护性强等众多优点。 第四章讨论了一些独立于具体应用系统的通用类,内容上包括:不同对象类线性和树型结构的链表类,解决了第三章提出的基于主题与主体框架的不同类型对象管理问题;实数矩阵类;坐标主题类和对象类;相对坐标系类;力学边界条件类和对话框输入对象属性类等。这些类在工程应用软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五章作为第一个应用范例,介绍了自动生成工程计算书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在计算书对象的基础上抽象出计算书主题,并在主题的基础上派生了计算书的实例对象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象了计算书生成主题,任何需要生成计算书的对象都可以继承此主题。本章介绍的内容和相应的软件可以用作多个需要生成计算书,且符合规定格式的工程应用系统中,并完成计算书的自动合成功能。生成的计算书传递给Excel系统,通过Excel系统可以实现计算书的打印、显示和存储。 第六章作为第一个工程应用范例,介绍了根据(GB9222-88)《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而开发的实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全面采用基于主题和主体框架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并在Visual C++平台上实现。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抽象, 摘要 选定了5个领域主题,并把其中的3个作为系统的框架主题。由于采用基于主题和主 体框架的面向对象技术,生成的模型层次清晰,数据和代码共享性好。用户使用时只 需通过图示化界面上的操作,就能完成各种锅炉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工作,并自动产 生符合厂方要求的计算说明书。 第七章作为第二个工程应用范例,用第三章提出的基于主题与主体框架面向对象 的软件设计思想提出了新的建立通用锅炉热力计算模型,并介绍了建立计算模型所需 的一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包括热力计算模型的假定和提取、复杂逻辑关系数据的表 达、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合法性的测试和和合法性保证等。研究结果表明,此模型 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适用多种类型的锅炉热力计算。 第八章作为第三个工程应用范例,采用第三章提出的基于主题与主体框架面向对 象软件设计思想,通过化工工艺设计与计算基本模型的假定和分析,抽象出具有广泛 对象代表意义的设备和物流两方面的系统主题,并由抽象的主题构成系统主体框架, 用主体框架来描述的化工工艺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化工计算的控制过程。按照 此思路和方法得出的系统模型,可以通用地适应化工工艺的逻辑表达,按照此思路设 计的系统,具有系统总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可维护性强等特点。 第九章对全文的基本理论和工程范例进行了总结。
  • 软件开发一些不为人知的实战技术总结

    软件开发一些不为人知的实战技术...2020-07-31

    如果你不能实际编写代码并开发软件,那么你所学到的所有软技能都不会对你有很大帮助。也许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经理或管理人员,但不是软件开发人员。但是,如果您正在阅读本书的这一部分,我假设您有兴趣成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 - 或者更好的 - 所以让我们谈谈您需要了解的技术技能。现在,这是一个倾向于压倒许多初级软件开发人员的话题,因为你可能感觉有  很多东西需要知道,甚至很难  知道从哪里开始。
    我将尝试将其分解为最有用和最  有益的  技术技能,这些技能最有助于您  成为软件开发人员。
    本章绝不是一本详尽的列表,列出了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可能需要的所有技术技能,但我已经尝试列出了必要的技术,并在此给出了概述。
    所以,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说明,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技术技能。一种编程语言我认为我们最好从这个开始,不是吗?不知道编程语言真的不能成为程序员 - 你知道我的意思吗,对吧!
    不过,我会很快说  ,选择哪种编程语言  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相反,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我建议从一种编程语言开始,而不是试图学习太阳下的一切。
    许多初学程序员试图通过一次学习几种编程语言或在他们尝试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完成第一份工作之前来充实自己。
    虽然我认为你最终应该学习不止一种编程语言,但  我建议不要提前做,  因为它只会导致混乱,并且会将你的精力从你需要学习的许多其他技术技能上转移开来。
    相反,我建议你  深入学习并学习单一编程语言的细节,这样你就可以对用这种语言编写代码的能力充满信心。
    我挑选几本入门级的书籍和文章进行推荐,比较深入的书 等你学完可以自行选择购买
    如何构造代码
    在学习了编程语言之后 - 或者最好在学习它的同时 - 我坚信你需要知道的下一件事是如何正确地构建你的代码。
    构建代码我的意思是什么?
    我的意思是编写  好的,清晰的,可理解的代码,不需要大量的注释,因为代码本身是通用的。
    许多软件开发人员在没有学习这项技能的情况下经历了整个职业生涯,这很不幸,因为这是我和其他许多人评判软件开发人员技能和能力的主要方式。
    良好的代码结构表明了对工艺的专注,而不仅仅是完成工作。
    构建代码实际上是软件开发的艺术部分,但它也很重要,因为您和您的同事必须使用代码将花费更多时间来维护现有代码而不是编写新代码。
    我不打算在本书中详细介绍如何正确构建代码 - 就像我说的 - 我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但  您应该努力学习如何从一开始就编写好的,干净的代码 而不是事后学习这个技能。
    我可以保证,即使你是初学者,如果你能写出好的,干净的,简洁的,可理解的代码,在结构本身中表达它的意义,那么任何看到你的代码的浏览者都会  认为你是经验丰富的专业。
    在某种程度上,你将会,或者至少在未来的道路上,因为你将把编码视为一种职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书籍和文章推荐:
    面向对象设计
    这个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如果你正在学习一种非面向对象(OO)的程序语言,但是  足够的软件开发世界会考虑OO设计,所以你需要确保你理解它。
    面向对象设计  是一种设计复杂程序的方法,这些程序将它们分解为单个类或对象(类的实例化),它们封装了功能并具有特定的角色和职责。
    在软件开发中,  我们总是试图管理复杂性。
    根据对象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这样做,因为它允许我们从一堆交互组件中定义和设计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不是试图从整体上解决整个复杂性。
    今天有很多函数式编程语言,但是  在软件开发中你会发现的最流行的语言和模式仍然会受到面向对象设计和分析的影响。。
    您应该很好地理解类是什么,不同类型的继承是什么 - 以及何时使用它们 - 以及理解多态  和封装等术语  。
    算法和数据结构
    如果您参加传统的大学或大学计划获得计算机科学学位,这将是您将要学习或将要学到的内容的很大一部分。
    算法是解决各种计算机科学/编程问题的常用方法。
    例如,有几种算法通常用于以编程方式对事物列表进行排序。这些排序算法中的每一种都有一组不同的属性,包括速度,内存大小要求以及它所处理的理想数据类型。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许多这样的算法,理解如何编写  这些算法的自己变体  以解决在解决实际编程问题时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也  很重要。
    通常,熟悉算法可以让一个开发人员在一小时内解决问题,这可能需要另一个开发人员几天才能弄明白。
    除非你熟悉并且熟悉算法,否则你  甚至不知道已经存在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所以,仅仅因为这个原因,我认为这是一项有价值的技能。数据结构属于类似的类别,  并与算法结合使用。所有软件开发人员都应该熟悉几种数据结构,包括:通过很好地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您可以轻松而优雅地解决许多困难的编程问题。
    当我第一次开始编程时,我在数据结构和算法上非常糟糕,因为我主要是自学成才。
    很快,很明显这些技能在真正的编程世界中是多么有用,因为我遇到了以前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非常容易和有趣。
    事实上,  我认为这是软件开发中最有趣的领域之一。通过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利用数据结构和算法来开发一个干净,优雅的解决方案非常有效。
    学习这些东西是一个挑战,但非常值得。这是可以让你远远超过同龄人的技能之一。 软件开发人员的大多数人都在这方面设备不足。
    如果你想通过微软或谷歌等公司的面试,  你肯定需要掌握这个技能。
    您应该对至少一个开发平台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关技术或框架有一些经验和掌握。
    嗯,  通常它意味着操作系统(OS),但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于操作系统的抽象。
    例如,您可能是专注于Mac或Windows操作系统的Mac开发人员或Windows开发人员,但您也可以是专注于特定Web平台的Web开发人员。
    我不想将其归结为关于平台究竟是什么的讨论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 - 但为了讨论的目的,  我将把平台定义为您开发的特定环境,它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特殊性。
    再一次,这是另一个我不认为你 选择的东西如此重要的东西,就像你选择的东西一样。
    公司通常雇用开发人员来开发特定的平台或技术。
    如果您具有该特定平台的专业知识,那么作为iOS开发人员获得工作将更容易。
    这意味着熟悉平台本身,以及程序员在为该平台开发时通常使用的开发工具,惯用模式和通用框架。
    您可能认为编程语言的选择决定了平台,但实际上很少这样。
    今天拿C#。您可以成为C#开发人员并为Windows,Mac,iOS,Android,Linux甚至嵌入式系统编写代码。
    所以不要只选择一种语言; 选择一个平台。
    除了学习特定的编程语言和平台之外,我还强烈建议学习一个框架,或者更好的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堆栈。
    框架只是一组用于在特定平台或多个平台上开发代码的库。它通常使该平台上的常见编程任务更容易。
    回到C#示例。大多数C#开发人员使用.NET Framework编写C#应用程序。.NET Framework由许多库和类组成,这些库和类允许C#开发人员在更高的抽象级别工作,因为他不必在每次想要做某事时完全重新发明轮子。
    例如,.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包含用于处理图像的代码。这段代码从头开始编写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框架对于编写需要以某种方式操作图像的代码的C#开发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好处。
    技术栈有点不同。 技术栈是一组技术,通常包括框架,它们通常一起用于创建完整的应用程序。
    MongoDB是一种数据库技术。
    Express.js是一个用于创建Web应用程序的Node.js框架。
    AngularJS是一个前端JavaScript框架,用于为Web应用程序创建用户界面。
    最后,Node.js是一个用于在JavaScript中开发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时环境。
    技术栈使创建应用程序变得更容易,  因为它们提供了许多开发人员用来开发应用程序的通用范例,因此可以轻松地共享知识,并且可以确保一组特定的技术可以协同工作。
    学习技术栈可能非常有价值,因为这意味着您拥有开发完整应用程序所需的所有技能。许多拥有使用特定技术栈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公司将寻找熟悉该技术栈并可以立即运行的软件开发人员。
    基础数据库知识
    虽然数据库的情况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数据库不会很快消失,所以我认为你可能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不是吗?
    在编写本文章时,  有两种主要的数据库技术:关系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
    我想说今天的开发人员至少应该熟悉关系数据库,并且可能也应该对非关系数据库有一些了解。
    在软件开发中,数据库通常用于存储应用程序的数据。
    当然,有些团队会有专门的数据库开发人员或数据库管理员(DBA),但这并不能让您至少不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至少,你应该知道:
    版本控制是任何软件开发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到当年,在我们使用版本控制之前,我们将拥有项目所有文件进行网络共享,或者我们用U盘或者硬盘来回拷贝项目代码。
    至少在大学时,进行项目开发和毕业设计的时候,我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  我当年比较年轻。我真蠢。你没有必要。
    今天几乎所有的专业开发人员都应该知道如何使用版本控制来提交代码,检查代码,并希望合并来自多个源的更改。
    最基本级别的版本控制允许您保留对软件项目中不同文件所做更改的历史记录。
    它还允许多个开发人员同时处理相同的代码  并将这些更改合并在一起。
    我不会在这里详细介绍,但  您应该知道如何使用至少一个版本控制系统,并且您应该熟悉大多数基本的源代码控制概念。
    几乎所有专业软件开发团队都会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中使用某种版本控制。
    构建和部署
    今天,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都有某种自动构建和部署系统。
    有几种不同的软件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团队自动完成这两项任务,这些任务曾经是手动的,对于某些团队来说仍然如此。
    你问什么是构建和部署?
    好问题。
    至少,构建系统将编译所有代码并确保没有编译错误。
    复杂的构建系统  还可以  运行单元测试或用户测试,运行代码质量检查,并提供  有关代码库当前状态的一些报告。
    部署系统  将负责将代码部署到生产计算机或部署到某种测试环境。
    您不必是这些技术的绝对专家,但  至少要了解这些系统如何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构建和部署代码的过程非常重要。
    通常,创建和维护构建和部署系统的实际责任属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称为DevOps(开发人员操作的简称)。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您理解至少这个过程如何运作的基础知识的借口。
    过去,开发人员不必了解有关测试的知识。
    我们会编写一堆代码并将其“扔到墙上”  给一群测试人员,他们会在我们的代码中发现各种错误,我们会修复错误,就是这样。
    不再。
    有这么多软件项目采用所谓的敏捷过程(我们将在讨论方法时对此进行更多讨论),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必须  更紧密地合作。
    **质量确实成为整个团队的责任 -**我认为它一直都是。
    话虽如此,您需要了解有关测试的知识。
    你应该至少熟悉一些基本术语,比如:

    白盒测试
    黑盒测试
    单元测试(不是真正的测试)
    边界条件
    测试自动化
    验收测试

    我假设你至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开发人员 - 在将自己的代码提供给其他人之前测试它们。
    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而不仅仅是一个黑客,这是不容  谈判的。
    调试
    啊,许多新手软件开发人员将他的梦想砸在调试器的磐石上。
    每个人都想写代码,对吗?
    但是,没有人想调试他们的代码吗?你听到了吗?
    真相时间。
    作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您将花费大约90%的时间来确定  您的代码无法运行的原因。
    我知道这不富有魅力。我知道你只想整天编写新的代码,但这个世界并没有这样做。
    如果你使用测试驱动开发这样的方法,你可能会花很少的时间在调试器上,但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如何尝试和绕过它,  你将不得不学习如何调试你的代码  或别人的。
    所以,不要对自己知道的必须做的事情采取随意的方法,你应该  咬紧牙关,学习如何有效地做到这一点。
    你需要知道的事情清单还有吗?这么吓人!
    如果没有,这里还有一个 - 但我保证这是最后一个。
    虽然一些软件开发团队刚刚开始编写代码并在完成后完成工作,但  大多数团队都有一些他们至少假装遵循的方法。
    (顺便说一下,请注意:  不要指望任何团队真正遵循他们自称使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我不是想在这里玩世不恭或指责。我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我碰巧知道有很多人说他们正在做像Scrum这样的软件开发方法,因为他们每天都会举行会议。)
    因此,至少熟悉最常见的软件开发方法背后的一些基本思想至关重要。
    今天,我想说这些是  瀑布式开发  和  敏捷开发。
    大多数团队都声称他们正在做敏捷。敏捷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松的概念,但是有一些实践,而且,我敢说,如果你想能够谈论谈话,你可以说,并且适合敏捷团队,你应该注意的仪式。
    我们将在关于软件开发方法的章节中更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我知道这是相当多的东西,而且我在这些主题的大部分内容上几乎都没有深入进去。现在你可能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并且你不了解这些技术技能的大部分内容。
  • 手机端网站制作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手机端网站制作设计时需要注意哪...2020-07-30

    近年来移动设备访问网站的客户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企业网站提供各种各样的设计方式,但一些糟糕的手机浏览体验使用户放弃浏览。因此拥有适配移动端的网站的是当务之急,下面谈谈网页设计对于移动端要注意的事情。在移动端手机中的网页设计,首先我们来分析分析PC端打开网页的时候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网站的整体风格,那么在手机移动端打开网页的时候出现的是手机一屏的内容,整个内容可能只是打开PC端的时候一个局部的展示效果。那么我们下面介绍移动端网页设计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01移动端风格排版
    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客户在打开一个网站都是先看到整体的风格排版,这也是主要吸引他们的重要设计。手机对比电脑主要是屏幕小,排版设计竖式结构为主,不断往下增加版块,然而不能过多,页面太长对客户体验并不好。而是要把重要版块设计在主页,在访问时能直接看到重要信息,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
    02移动端导航设计
    手机网站有一项非常重要,就是导航设计。说起手机大家都会想到屏幕没有电脑那么宽和大,而导航就不能按着电脑的款式来,需要更能适用于客户浏览和点击。前面说到手机网站的页面都是比较长的,那么导航就要固定和清晰。固定导航能让客户在刷网页时,随时能够根据自己需要跳转栏目,而不用再回到顶部,方便他们选择。导航清晰在于规划好所有的栏目,这基本跟电脑差不多。不仅在大导航还会有很多小导航小栏目,导航够清晰客户就容易找到想要的内容。
    03移动端提升访问速度
    在手机端的网页设计图片上面要考虑到图片的大小尽可能在不影响图片的质量上对图片进行压缩,使占比空间缩小。手机质量参差不一也是影响手机网站打开速度的原因。这么说是为了企业在设计时减少一些负担,让手机网站运行更快速。不少企业会将电脑网站使用的功能效果照搬到手机上,像FLASH、走马灯、弹窗等功能。这些本身是为了使网站更动态好看才设计的,但手机是有局限的,未必能承受这些功能,在移动端设计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影响网站打开速度。因此企业不能在手机上过多设计功能,避免降低速度。
    04移动端设备兼容性设计
    对于现在来说移动端设备主要用于手机显示,但是不排除客户使用其它设别,比如电脑、笔记本、iPad这些设备来进行访问,所以在移动端网页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适应不同设备的情况,这对现在来说基本不算是要求,而是满足客户需求。
    客户在网站或是其他移动设备中看到的视觉设计效果将公司与用户联系在一起,起到了交流的作用,在这儿视觉设计不再是为了看起来漂亮,而是承载了产品的概念。从移动设备的特色和客户的行为习惯分析,移动端内容设计应该做到浅显易懂,以打造一个让用户看得见与看得懂的页面,既符合移动设备展现特色,又能达到用户阅览习惯的网页。随着移动设备性能的提高,很多移动页面设计者偏向于在移动端堆叠内容,这时导航功能就变成不可或缺了,可诸多移动网页在设计导航功能时又没有重视,导致菜单过于拥挤,链接间隔过小、菜单过于隐蔽等。
      如今用户已经通常不会在电脑端连网了,而是通过移动设备网页来打开一个网站,因而务必精巧地进行设计和布局,以便可以吸引流量,确保页面的整洁并确保布局合理,而且让客户在访问时不会感到疑惑困惑倘若页面的设计和布局杂乱,而且各种元素堆砌在一起,则会让人不愿意再次浏览,不同布局需要不同的方式,单个排版方法有局限,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务必与多种方式结合使用,使布局有助于在移动端浏览。网页设计通过内容和布局吸引阅读者,当访客在移动设备上查看滚动网站时,一些元素不能丢失。信息不会由于访客在移动设备或平板pc上查看而被缺少。

029-86195145 180 6652 8545 西安嘉瑞德网络科技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8:30-18:30
邮箱:2528823962@qq.com
QQ:252882396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元朔路明丰伯马都A座10820室
  • 微信小程序制作微信二维码
    扫码咨询
Copyright © 2015 西安嘉瑞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17015187号-1